![]() |
---|
|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有櫻花爛漫的迷戀,有“道可道,非常道”的道法,有三峽奔涌的狂放,有赤壁之戰的沉穩,古今融貫、剛柔兼備,這樣的湖北怎能不動心
景點,
黃鶴樓
黃鶴樓與、鸛雀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位于湖北武昌長江南岸。故址在湖北武昌縣,歷代屢建屢毀,1884年被火焚毀,1985年在今址重建。相傳故址始建于三國,唐時名聲始盛,這主要得之于詩人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詩句。黃鶴樓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高5層。72根圓柱拔地而起,雄渾穩健;60個翹角凌空舒展,恰似黃鶴騰飛。樓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筑,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登樓遠眺,“極目楚天舒”,不盡長江滾滾來,三鎮風光盡收眼底,雄偉壯觀。層層飛檐,四望如一。在主樓周圍還建有勝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筑。整個建筑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黃鶴樓內部,層層風格不相同。底層為一高大寬敞的大廳,其正中藻井高達10多米,正面壁上為一幅巨大的“白云黃鶴”陶瓷壁畫,兩旁立柱上懸掛著長達7米的楹聯:爽氣西來,云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二樓大廳正面墻上,有用大理石鐫刻的唐代閻伯理撰寫的《黃鶴樓記》,它記述了黃鶴樓興廢沿革和名人軼事;樓記兩側為兩幅壁畫,一幅是“孫權筑城”,形象地說明黃鶴樓和武昌城相繼誕生的歷史;另一幅是“周瑜設宴”,反映三國名人去黃鶴樓的活動以及節日。三樓大廳的壁畫為唐宋名人的“繡像畫”,如崔顥、李白、白居易、陸游等,也摘錄了他們吟詠黃鶴樓的名句。四樓大廳用屏風分割幾個小廳,內置當代名人字畫,供游客欣賞、選購。頂層大廳有《長江萬里圖》等長卷、壁畫。
東湖
武漢市最大的風景游覽地,中國最大的城中湖,位于武漢市之東,二環線與三環線之間,面積達八十余平方公里。湖岸曲折,港汊交錯,素有九十九灣之說。東湖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覽中心,楚風濃郁,楚韻精妙,行吟閣名播遐邇,離騷碑譽為“三絕”,楚天臺氣勢磅礴,楚才園名人薈萃,楚市、屈原塑像、屈原紀念館,內涵豐富,美名遠揚,文化底蘊厚重深遠東湖主要游覽點為寓言園、音樂噴泉、行吟閣、屈原紀念館、水云鄉、長天樓、九女墩、湖光閣、磨山景區、疑海沙灘、武漢植物園,梅園、櫻園、海光農圃(蒼柏園)、趙氏花園、放鷹臺、北洋橋(武漢最古老的橋)、劉備郊天壇、摩崖石刻、離騷碑、蠻王冢、東湖生態園、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藝術館、武漢華僑城歡樂谷、東湖海洋館、馬鞍山森林公園等。周邊的著名大學有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這些學校風景優美。著名的寺廟有古卓刀泉寺、云巖寺等。
武漢大學
位于湖北武漢市,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環繞東湖水,坐擁珞珈山,校園內中西合璧的宮殿式早期建筑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堪稱“近現代中國大學校園建筑的佳作與典范”。校園以櫻花最為有名,有櫻花城堡、櫻花大道、櫻頂、珞珈廣場等相關景點,每年春季3月中旬,櫻花盛開的時候,武漢大學校園都會吸引數百萬的游客前來賞花。武漢大學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歷經傳承演變,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1946年,學校已形成文、法、理、工、農、醫6大學院并駕齊驅的辦學格局。新中國成立后,武漢大學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筑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 26棟早期建筑被列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木蘭天池
木蘭天池,國家森林公園,4A級景區。位于武漢市黃陂區北部的石門山,距武漢市中心55公里,距天河機場45公里。景區面積13平方公里,主要由“浪漫山水”、“高峽人家”和“森林公園”三大主題景園鏈接成一個南北走向,長達十余公里的森林山水大峽谷。木蘭天池是一個綜合性旅游度假風景區。其中,休閑度假區,由四星級度假酒店及龍池堰明清街、朱家山寨、馮家山寨等休閑農莊組成。風景游覽區,主要欣賞奇木怪石、溪潭飛瀑等景觀。浪漫山水景園,景區內以觀賞飛瀑、溪潭、怪石等景觀為主,可謂十步一景、百步一絕。特別是高山環抱的天池水如明鏡,清澈見底。游船踏浪,駛過青山白云倒映的池水,仿佛來到人間仙境。高峽人家景園,主要由朱家山寨、草原人家、動感河灣以及木蘭外婆家組成。在這里,游人既可以欣賞到原汁原味的高峽人家風情,又可品味到濃濃的木蘭文化。森林公園景園,總面積2500000畝,森林覆蓋率達100%,各種珍貴的動植物達1000000多種。這里也是三峽瀕危植物保護培育基地,有十幾種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在此落戶。豐富的森林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游客進行森林沐浴的最佳去處。
湖北省博物館
湖北省博物館位于武漢市武昌區武昌東湖路,全國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館區內綠蔭掩映,綜合陳列館、楚文化館、臨時展覽館等高臺基、寬屋檐、大坡面屋頂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構成一個碩大的“品”字。其總體布局高度體現了楚國建筑的中軸對稱、“一臺一殿”、“多臺成組”、“多組成群”的高臺建筑布局格式。世界上最龐大的青銅樂器曾侯乙編鐘、中國冷兵器時代的翹楚之作越王勾踐劍、地質年代早于北京人的鄖縣人頭骨化石等珍貴藏品,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顯著成就,使本館在海內外享有一定聲譽。博物館整個建筑風格突出了楚國多層寬屋檐、大坡式屋頂等楚式建筑特點,建筑外墻為淺灰色花崗石裝飾,屋面采用深藍灰色琉璃瓦鋪裝。室外環境按景觀式、園林式的特點進行布局,通過雕塑小品、休息庭院、園林綠化、配套的綜合服務設施等形式,營造出與博物館主體建筑和諧配套和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給觀眾提供一個休閑、舒適、幽雅、公園式的室外游覽空間。該館藏有反映湖北省從原始時期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制度、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各類文物、標本14萬余件(套),其中一級文物近千件(套),位居全國省級博物館前列。這些藏品絕大多數來自考古發掘和各地征集,其中以出土文物為主,既有濃郁、鮮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時代特征,基本反映著湖北地區古代文化的面貌,并且,一部分器物即使在中國古代文化發展史上也居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館藏文物品類豐富,器類齊全,器類主要有陶、瓷器,青銅器,漆木器,簡牘、兵器、古樂器、金玉器,古代字畫,古錢幣等。館藏的鄖縣人頭骨化石、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元青花四愛圖梅瓶舉世聞名。目前,湖北省博物館舉辦有《楚文化展》、《鄖縣人——長江中游的遠古人類》、《屈家嶺——長江中游的史前文化》、《盤龍城——長江中游的青銅文明》、《曾侯乙墓》、《書寫歷史——戰國秦漢簡牘》、《秦漢漆器藝術》、《梁莊王墓——鄭和時代的瑰寶》、《土與火的藝術——古代瓷器專題展》、《荊楚百年英杰》等十多個展覽,以其精美豐富的展品、精良的陳列布局、濃厚的文化氛圍和宜人的觀賞環境,向觀眾介紹湖北地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深受海內外游人歡迎。
曇華林
曇華林,位于老武昌的東北角,地處城墻內的花園山北麓與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間,是武漢一條老街。歷史上的曇華林是指與戈甲營出口相連的以東地段。1946年,武昌地方當局將戈甲營出口以西的正衛街和游家巷并入統稱為曇華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襲至今。現曇華林街全長1221.23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擴建定型后逐漸形成的一條老街。曇華林有50多處百年以上的近代歷史建筑。老教堂、老醫院、老學校、老民居、老城墻……1861年漢口開埠后,曇華林一代逐漸形成華洋雜處、比鄰而居的地域特色。因此曇華林建筑中西風格多元。歷史上,曇華林街區有“一湖三山”之說,即北臨沙湖,西靠鳳凰山,懷抱花園山和螃蟹岬。現存的歷史建筑大多依山而建或散布于三座山體之間,營造了自然宜人的氛圍。武昌老城墻沿螃蟹岬山脊而建,曇華林依城墻而展,構成了獨特的古城文化,至今螃蟹岬還有當年炮臺遺跡、城墻遺跡和正衛衙門遺址。特別是帝國主義文化入侵武昌城的宗教建筑群,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重大革命歷史事件紀念地,政要名人故居、公館、寓所等建筑,賦予了古城文化的歷史價值和具有深刻革命意義的紀念價值。古代的曇華林就是因為佛教、道教的興盛而得名,到了近代的1861年,外國宗教滲入曇華林,開始文化殖民,逐步形成了以花園山為主的意大利教區,以戈甲營為主的英國教區,以螃蟹岬為主的瑞典教區和以曇華林正街為主的美國教區。眾多的教會(主要是天主教和基督教),傳至曇華林,留下了具有明顯“中西交融”特征的宗教建筑,是當時中國社會進程的歷史見證。漢口開埠以來,以張之洞為首的湖北執政者在曇華林興辦新式中、小學堂達10所之多。外國教會學校也在此擇地而建,包括西式醫院在內達8所之多。中國學堂和西方教會學校隔街相望,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中西合璧的學校建筑,形成了以教育為特色的街區文化。曇華林歷史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是近代建筑。近代中國傳統建筑、西式建筑、中西合璧建筑,形成了曇華林的整體建筑風貌,呈現出中西交融的特征,使中西文化交流在建筑上得到充分體現。
龜山
古名翼際山,龜山位于武漢市漢陽城北,為武漢市名勝古跡較多的三山之一。龜山風景區在歷史上就是有名的游覽勝地。龜山前臨大江,北帶漢水,西背月湖、南瀕蓮花湖,威武盤踞,和武昌蛇山夾江對峙,形勢十分險峻。它的一邊又有漢水流過,另一邊則有兩個美麗的小湖泊,江對岸就是武昌蛇山,視野十分優美。 龜山在歷史上就是有名的游覽勝地,從山的東麓拾級而上,可瞻仰辛亥革命領導人之一的黃興銅像。順山脊行百余步就踏進了望江亭,這里是觀賞長江的最佳這處。山頂上矗立著湖北廣播電視塔,坐在塔上的旋轉餐廳里可環視三鎮全貌。 龜山上的其他名勝還有三國城、關王廟、桃花洞、向警予烈士墓等等。龜山以山上留下的史上名勝古跡而著名。
墨水湖
墨水湖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歸元寺以西,漢陽大道以南,由龍陽湖、太子湖等十幾座大小湖泊匯集而成。古時曾是漢陽十景之一,即“平塘古渡”。屬漢陽東湖水系中的淺水湖泊。墨水湖湖面寬廣,湖岸曲折,老樹濃蔭,花開似錦,遠眺綠島鶴飛,漁船點點,水天一色;近看碧波魚躍,處處郁郁蔥蔥,面面得景自然。野趣橫生,生機盎然。面積最大時曾達到30平方公里,盛產淡水魚。墨水湖面積3.4平方千米湖水較淺,一般不超過3m。位于歸元寺以西、漢陽大道以南,屬漢陽東湖水系中的淺水湖泊。它由龍陽湖、太子湖等十幾座大小湖泊匯集而成。古時曾是漢陽十景之一,即“平塘古渡”。 墨水湖湖面寬廣,湖岸曲折,面積最大時曾達到30平方公里。
參考資料:東莞文康旅行社網址,www.969678.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