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近年來,江蘇以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抓手,牢記總書記囑托,“做好區域互補、跨江融合、南北聯動大文章”,打造新時代協調發展江蘇新樣板。
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里,昔日屬于“兩不管地帶”的黿蕩湖,如今已經變為網紅打卡點。2020年11月,一座黿蕩橋把江蘇蘇州吳江區和上海青浦區連接起來,并將兩地通勤時間從40分鐘車程縮減為5分鐘。這也是示范區成立后首個正式通車的省界斷頭路打通工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江蘇加快實施北沿江高鐵、通蘇嘉甬鐵路等項目;首批列入連通計劃的11條省際斷頭路,6條已經建成通車,以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更好支撐保障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曹立說,近年來,江蘇緊緊圍繞推動落實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一系列國家戰略和重大決策,堅持把服務國家戰略與推動江蘇發展緊密結合,提供了區域協調發展的江蘇樣本,展現了江蘇擔當。
一方面緊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躍上新臺階;另一方面,江蘇打破天塹阻隔,以跨江融合推動揚子江城市群全面轉型升級。眼下,在長江常州泰興段,常泰長江大橋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中鐵大橋集團常泰長江大橋項目工程師張旭光說,常泰長江大橋連接常州市和泰州市,是首座集鐵路、一級公路、高速公路三位一體的跨江大橋。大橋建成之后,常州到泰州通行時間將縮短為20分鐘。
2012年以來,江蘇共建成過江通道8座,累計已建成17座,為跨江融合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十年間,江蘇還陸續建成徐宿淮鹽、連淮揚鎮、連徐等多條高速鐵路,蘇北五市全面邁入高鐵時代,帶動南北區域間交流往來、資源共享愈發密切。與此同時,一條條農村公路在推動城鄉融合,助力鄉村振興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常州溧陽,“1號公路”串聯起98個行政村、312個自然村和220多個鄉村旅游點,將客流引入山村,把農產品送入城市,帶動沿線10萬名農民增收致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和文化發展研究部社會保障與醫療健康研究室主任張佳慧說,這些年,江蘇通過各種努力,不斷重構城鄉關系,加速彌補了城鄉區域不平衡的短板,在提升鄉村發展品質,進一步推動區域資源整合等各個方面,都做了積極的探索。
十年來,江蘇以聯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為有力抓手,推動全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從2012至2022年,江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達到4.75萬元,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37:1降低為2.16:1,成為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郭藝 楊帆 周雷 楊時盛 羅聰懿 編輯/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