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首屆數字鄉村創新設計大賽頒獎儀式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彌合數字鴻溝論壇”上舉行。經過多輪角逐和專業評選,最終36件作品突出重圍獲獎,從鄉村養老、醫療到農村生態循環、智慧養殖等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參賽團隊們從實際痛點出發,描繪出數字鄉村未來新圖景。
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今年,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等四部門出臺《數字鄉村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明確“十四五”時期數字鄉村標準化建設目標、建設內容和建設路徑。近年來,條條光纖鋪設東西,座座基站飛架南北,我國行政村全面實現“村村通寬帶”,直播電商、智慧農業、遠程醫療等從城市延伸到鄉村,日趨完善的通信設施,加速彌合城鄉數字鴻溝。在烏鎮董家村,“云平臺+智能設備”為鄉村治理加入“智理因子”,AI識別亂丟垃圾、智慧門鈴等成為村里的新時尚。首屆數字鄉村創新設計大賽的舉辦,正是在向世界展示數字中國的鄉村實踐、鄉村樣本,讓世界看見數字鄉村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實施數字鄉村建設,是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科學發展舉措,更是帶動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必然選擇和有力支撐。以江蘇為例,作為第一個在全國設立農業互聯網中心的省份,江蘇堅持“一盤棋”發展思路,將數字鄉村納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任務,率先出臺高質量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實施意見,以4個國家級、10個省級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建設為抓手,持續推進鄉村數字基建提檔跨越、智慧農業升級賦能、智慧綠色鄉村建設、信息技術惠農便民、鄉村數字治理提升“五大行動”,在全國率先實現“快遞進村”省域全覆蓋,智慧水利、智慧電力、智慧農業、智慧物流建設不斷推進,人民群眾在“數字鄉村”建設中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數字化在農業農村的應用雖然起步稍晚,但發展勢頭迅猛。在數字化背景下,海量數據既是新的生產要素,也是重要生產力;是新農具、新農資,也是農民的新希望、新未來。
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級數字鄉村主題賽事,首屆數字鄉村創新設計大賽涌現了一批有創新理念、可實施可推廣的設計作品,如鄉村適老化改造方案、智慧食用菌實踐、稻漁數字化生態循環種養等等。這些設計作品和案例最后都將轉變成可落地的方案,成為促進農業、農村、農民等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強大動力,讓更多鄉親分享“數字紅利”。
(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