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線下活動的問題,在于它有時空限制。
時間的存在限制活動持續發揮影響力,一次線下產品發布會,持續時間*多也就幾小時,但在網絡上,我們卻希望它的熱度能夠持續被消費者關注一個周、一個月,如何做到?
空間的存在則限制活動參與人數,就算你活動選址地點再大,參與人數也就幾百、幾千、幾萬,這已經是極限,那你怎么影響沒有到場的幾百萬人?
前幾天,錘子科技在鳥巢舉辦的515新品發布會,參與人數達到37000人,據稱這是今年的一場發布會,但到場的也就是幾萬人而已,而圍繞著這場發布會前后的預熱、炒作、持續發酵,則估計影響了上億人。
所以活動不光是用來線下參與的,也是用來線上談論的。動手動腳很重要,動口更重要。
花了幾百萬去做活動,力也出了,錢也花了,*后卻沒有濺出一丁點浪花,沒在社交媒體上形成一定聲量,除了到場的人以外,其他人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么。那就完全是浪費,是錦衣夜行。
所以在活動策劃之初,就要設計恰當的話題點給到消費者,讓他們愿意關注你,談論你,并且為你發聲。
2016年7月8日早上8點,新世相公眾號發布消息,北大廣三地的朋友,只要下定決心說走就走,新世相就會送加300元酒店補貼,讓你去一個未知的城市旅行。
從實際信息看,這次活動的主題應該是“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新世相給設計的話題叫“4小時逃離北上廣”。逃離北上廣的含義本來另有所指,但用在這里就比說走就走包含更多的情緒,也更能讓北上廣的年輕人產生代入感。
4小時逃離北上廣,線下參與人數大約也就500人(據新世相說,給后臺回復的前500個人發送了集合地點),*終成行的也只30人。但逃離北上廣這個熱點話題,在微博閱讀量達到1322萬,新世相因此增粉10萬。
所以說,活動執行重要,活動先導的話題設計更重要。
企業做活動策劃、事件營銷的目的就應該是為了炒作話題、增加曝光和關注。事實上,不是話題為活動而生,而是活動為話題而生,千萬不要為了做活動而做活動。
好的話題設計,與情緒和立場有關,提出一種態度主張,以尋求共鳴、號召行動;或與身份和標簽有關,關聯相應人群,引發特定群體的關注。
中國*擅長搞行為藝術的廣告公司天與空,幫助顧家家居基于“顧家、愛家”品牌理念設計的行為藝術——“孤獨沙發”,2016年8月8日在上海地標環球港廣場上演,40名孤獨人妻站在沙發上,手舉文案牌,向天天加班的老公喊話,希望他們#全民顧家日,816不加班#。
不加班這個標簽就非常精準擊中了億萬上班族加班狗的內心,各位回想一下當時爆紅的《感覺身體被掏空》就知道。
為啥天與空這么喜歡行為藝術,恨不得給每個客戶都來一個?重點不在于線下搞什么行為和活動,而在于線上炒作話題,如果能換來媒體報道一下就更棒了。雖然這些找來舉牌的傻妞看得人real尷尬。
同樣尷尬的還有杜蕾斯AiR空氣套的行為藝術。安全套百人體驗直播,三小時加長放映,這話題一上線就引爆全網,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聚眾呢。
但吃瓜群眾們翹首盼來的直播活動卻是搬床一小時,采訪半小時,體操半小時,吃水果半小時,謎之沉默半小時,*后放了一陣*就結束了。結果引來罵聲一片。但巨大的爭議,使得杜蕾斯的關注度和聲量更高了,現場活動沒操作好,但話題的設計至少可以打120分,大獲成功。
所以說要做好活動策劃,功夫在活動以外,話題要比活動先行。
活動設計的出發點,應該是創造什么樣的話題與用戶進行交流,毫無話題性的活動,做了吃力不討好,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