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蔣國水說,他發明這臺機器,其實是被“逼”出來的。
今年63歲的蔣國水,戴著副眼鏡,身材魁偉。雖然念書不多,但蔣國水的腦子活絡,手也巧,年紀輕輕就出外闖蕩謀生,做過多個行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進江口的農機廠和江口煤炭機械廠工作,是廠里公認的技術“全才”。蔣國水自豪地說,他對機械特別“有感覺”,只要看別人做過一次,自己回去琢磨琢磨就會了,“當年我用小型壓機,一次性把摩托車輪轂整體澆鑄出來,把大學畢業的工程師都看呆了。”
2009年,蔣國水再次轉行,租地種葡萄、水蜜桃,可惜連遭風災水患,虧了不少錢。蔣國水說,農場之前購置的直立式微耕機適用于北方的大塊平原,又重又笨,爬不過溝溝坎坎,碰到寧波這種丘陵地形的小塊果園就力不從心了。而雇小工耕地除草吧,180元一天還耕不完一畝地,實在請不起,“只能多用除草劑,但這樣一來,對土壤和作物生長都不好。”
能不能發明一種適合江南地形的微耕機呢?從2013年起,蔣師傅潛心鉆研,有時晚上睡覺,手指還一動一動地撥弄琢磨,一有靈感立即畫圖記下來,第二天找廠家制作、試驗。蔣國水說,微耕機的馬力很足,控制不好就容易“脫韁”。思前想后,他后來從電動車的“電刷”找到了靈感,采用無級變速來控制動力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