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影院视频,99视频在线精品,日韩欧美亚洲国产高清在线,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免費發布行業信息
企業電子商務平臺
 
 
發布信息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綜合資訊 » 我看家鄉新變化丨墊江大石村:種養結合走出“綠色”致富路
 

我看家鄉新變化丨墊江大石村:種養結合走出“綠色”致富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更新:2022-10-24  瀏覽:59487   來源:游客  轉載:免費信息網
摘要:[db:簡介內容]
 

“大美石居、稻漁果鄉。”金秋時節,在美麗的大石村,稻谷熟了一片金黃,稻浪翻滾中,稻田里養的魚也肥了……墊江縣大石鄉大石村駐村第一書記高逸鋒眼里,到處都是一片豐收的美景。

“稻魚共生”綠色種養模式迎來了頭一年的收獲。在大石村,鄉村振興步步為營,一步步走在產業發展、致富創收、便民建設、鄉村治理、宜居宜業的道路上。讓我們跟著高逸鋒的腳步,邊走邊瞧,去看看大石村的變化。

秋日的大石村。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沈揚 攝

產業興

稻漁共養增收致富

漁稻共生、花果飄香,這是位于大石鄉鄉村振興核心地段的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的美景。

據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了解,該示范區占地面積122畝,主要依托譚石溝水庫得天獨厚的水利資源,有效利用耕地資源。

近日,示范區內的稻谷已經完成采收,顆粒歸倉,田里的魚也長肥了。采用“一地兩用”“一水雙養” 的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大石村提高了稻漁綜合效益,實現化肥農藥減量控害、農業增產增效的“一減雙增”目標。

高逸鋒介紹,該項目于2022年1月開始建設,完成了田塊“平田、挖溝、筑堤、修路”等基礎改造,達到了“田成方、溝成條、旱能灌、澇能排、宜機化”等農業作業條件,做到了漁稻共生區、水稻種植區、魚池的有機統一。

為了搶抓產業發展良機,大石村先行先試、完成整村土地宜機化改造1700余畝,建成產業路10公里,推進水肥一體化、標準化果蔬產業園建設800畝,大石村基礎設施不斷夯實。

“稻漁綜合種養技術不僅可以優化生態環境,農藥使用量也將大大減少。”高逸鋒表示,該項目將按照“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綠色發展”的生態“稻魚共生”農業模式,積極打造稻田養魚等農村特色產業,以產業興旺推動鄉村振興,助力農戶增收致富。

在此基礎上,大石村立足于“稻漁果鄉”產業定位,致力打造特色果蔬產業帶,采取特色柑橘 +辣椒+榨菜輪作間種模式,實現“一地三收”。

同時,正配套建設辣椒初加工基地,主要生產泡椒、剁椒、干紅椒等調味產品。帶動周邊村民100余人長期務工,真正實現了企業、村集體、村民“三贏”局面。

綠色循環生態農業帶來的效益遠不止于此。如今,越來越多的城里人喜歡親近自然、享受生活,鄉村旅游成了“香餑餑”。

高逸鋒表示:“大石村還將在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引入旅游觀光、休閑娛樂等元素,讓游客游稻漁空間、賞田園風光、體驗農耕文化,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

大石村人居環境越來越好。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沈揚 攝

環境美

村容整潔安居樂業

白墻紅瓦與小橋流水相輔相成,花草樹木在藍天白云下自在搖曳,迎著柔和的秋風,泥土的芳香、桂花的清香,紛紛撲面而來……

走入一條籬笆小道,映入眼簾的是寬敞干凈的庭院,用心打理過的菜園、花園是村民熱愛生活的寫照。

在墊江大石鄉鄉村振興示范點羅家坪,可以看到文化亭廊、休閑廣場、石碾遺跡、竹編花壇、景觀花墻……

“村莊干凈整潔,人文鄉愁的氣息撲面而來,鋪開了一幅‘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美麗畫卷。”高逸鋒暢想著未來這里將迎來更多的游客,他是對大石村環境變化感受最深的人之一。

開展人居環境質量提升工作以來,大石村開展農村產業環境保護,對養殖業的廢棄物排放進行改造和管控;對村民門前屋后環境進行定期整治,建立評比制度,促進村內環境優化;開展公路沿線100戶“一戶八改”工程、村道路硬化和油化改造。

以前大石村基礎設施薄弱,老百姓出行、就醫、辦事都不方便。

通過組織新建村社級公路28.6公里、生產便道19公里,基本實現主次相通、戶戶相連,此外,還相繼建成便民服務中心390平方米、村民活動場所1000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385盞,建好村衛生室120平方米,并被評為全縣一級村衛生室示范點,如今的大石,群眾出行有公路、看病有去處、辦事有方向、活動有場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大石村在生態環境、設施建設、場鎮管理方面下足“繡花”功夫,不斷提升城鎮居民幸福感。而像這樣大大小小的變化,在整個大石鄉乃至墊江的每個角落都在發生。

“路燈裝上了!村民走路不用摸黑了。”“破損的道路修好了,路也好走了!”“庭院整潔了,心情更舒暢了!”……隨著影響村民生活質量的問題被一一攻破,群眾安居樂業的夢也圓了,幸福感油然而生!

墊江縣大石村美景。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沈揚 攝

鄉風明

“三治”融合和諧穩定

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精神生活也要齊頭并進。

在大石村,鄉村治理成效的背后,是墊江縣近年來從創新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入手,開啟的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創新實踐。

“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既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保障。”高逸鋒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大石村還通過努力打造文化宣傳陣地,開展文化活動,豐富了群眾日常文化生活。

通過更新村辦公區域的標語展板,制作了駐村工作隊工作宣傳展板,給全村村民發了“致村民的一封信”,大力宣傳鄉村振興政策。另外,通過捐贈的乒乓球臺,豐富了村民的體育生活,購置多媒體放映設備,定期為群眾播放優秀影片,組織群眾跳廣場舞蹈,豐富了群眾日常文化生活。

不只如此,圍繞基層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建設,大石村創新推出“鄉賢示范”“遇事說理”“積分制”等自治機制,充分發揮黨員、鄉賢等作用,通過身邊人說身邊事,把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大石村的變化是大石鄉鄉村治理工作的縮影。以羅家坪為重點,大石鄉著力打造農文旅融合的鄉村示范點,廣泛開展“最美家庭”“感動人物”、優秀共產黨員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以生態旅游規劃為指導,打造集石居民俗、研學科普為一體的石文化體驗中心和以竹文化傳承、趣味竹編為主題的竹文化展示中心,讓“山水田園、大美石鄉”成為人們最美的鄉愁記憶。

今天的大石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新的趕考路上,高逸鋒還將和鄉親們一起,努力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奮力譜寫生態美、經濟強、百姓富的墊江大石新篇章!

在墊江還將有越來越多像大石村一樣的美麗新農村。近年來,墊江全面提升城鄉發展質量,打造了全國重點鎮、市級特色景觀旅游名鎮、美麗宜居村莊、綠色示范村莊等靚麗名片。一個個經濟發展、城鄉繁榮、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的新型城鎮正逐步成型。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王鈺


 
     復制鏈接:http://www.suojiangwan.com/zixun/show-3664.html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聯系方式
 
該企業的資訊
 
最新資訊信息
 
我看家鄉新變化丨墊江大石村:種養結合走出“綠色”致富路手機版:http://m.wawangluo.com/21-0-36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