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影院视频,99视频在线精品,日韩欧美亚洲国产高清在线,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免費發布行業信息
企業電子商務平臺
 
 
發布信息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綜合資訊 » 玻璃映照絲路華彩()
 

玻璃映照絲路華彩()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更新:2022-11-03  瀏覽:59210   來源:游客  轉載:免費信息網
摘要:東漢夾金玻璃珠串。西漢玻璃矛。  流光溢彩,如珠似玉,造型多樣……在湖南長沙博物館“砂與火之歌——絲路玻璃文化展”上,琳瑯滿目的古代玻璃制品讓觀眾大飽眼福。  
 

玻璃映照絲路華彩()

東漢夾金玻璃珠串。

西漢玻璃矛。

  流光溢彩,如珠似玉,造型多樣……在湖南長沙博物館“砂與火之歌——絲路玻璃文化展”上,琳瑯滿目的古代玻璃制品讓觀眾大飽眼福。

  展覽匯集長沙博物館、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湖南博物院等國內外9家文博單位的380件/套玻璃器,分為“初現與興起”“發展與傳播”“繁榮與綻放”“融合與影響”4個單元,以時間為脈絡,以玻璃工藝發展為線索,呈現古代絲綢之路沿線多彩的玻璃文化,反映東西方文明的交流、碰撞、融合,彰顯中華文明的包容性與創造性。

  玻璃是最古老的人造材料之一,它誕生于兩河流域和埃及,價值曾堪比黃金。

  春秋末戰國初,原產于地中海東岸的玻璃珠飾及相關技術沿著中亞地區傳入中國,推動了本土玻璃制造業的發展。中國工匠將東方藝術融入玻璃制作中,創造了典型中國風格的仿玉玻璃制品——玻璃璧、環、劍飾和印章等。

  展覽中展出了長沙博物館收藏的一件戰國玻璃璧。這是一件典型的仿玉玻璃器,通體翠綠,造型規整,璧上飾谷紋。它屬于本土生產的鉛鋇玻璃,采用模具鑄造而成。這種玻璃禮器多見于長沙及周邊地區的戰國晚期墓葬中。“從國內玻璃璧出土情況來看,戰國時期長沙或已成為玻璃璧的生產中心。”本次展覽策展人、湖南博物院研究員喻燕姣說。

  漢代絲綢之路的興起,讓東西方文明交流更加深入。原產于地中海及南亞次大陸的玻璃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大量輸入嶺南地區,繼而流傳到內地。

  來自湖南博物院的西漢玻璃矛是本次展覽的明星展品之一。玻璃矛為綠色半透明狀,長18.8厘米,刃寬2.2厘米,矛脊兩側有槽,矛柄作圓柱狀,柄中部凸起成圓球形。這種兵器造型的玻璃制品非常罕見,專家推測其為禮器或明器。這件玻璃矛是本土工匠在吸收地中海玻璃制造技術的基礎上制作而成,反映了西漢玻璃工藝的高超水平,是研究玻璃文化傳播的重要實物資料。

  唐代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帛畫上可見磨花玻璃器,這些器物帶有明顯的西亞風格。貴族墓葬和寺廟塔基中也出土了不少來自西亞的精美玻璃器。展柜里這件綠色玻璃瓶出土于廣東廣州珠江江心島上的康陵,瓶主人是五代十國時期南漢開國皇帝劉巖(龑)。玻璃瓶侈口,圓唇,短頸,折肩,收腹,整器由模吹成型,經分析檢測為西亞舶來品,在當時是珍貴的奢侈品。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12月11日,展覽期間配套舉辦專家導覽、講座、藝術工坊等活動。

黃  翼  文/圖


 
     復制鏈接:http://www.suojiangwan.com/zixun/show-5414.html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聯系方式
 
該企業的資訊
 
最新資訊信息
 
玻璃映照絲路華彩()手機版:http://m.wawangluo.com/21-0-54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