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陸放在機組通道對入境機組人員進行監管 關悅/攝
據海關總署網站消息,陸放,是廣州海關所屬廣州白云機場海關旅檢一處副科長,34歲的他,已在空港口岸旅檢監管一線工作了十年。十年間,陸放和同事們在口岸打擊毒品走私、打擊瀕危物種及其制品走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把青春奉獻在了國門。
十年前,2012年國慶節假期后,從四川理工學院商務日語專業畢業的陸放,剛進入海關工作就被分配到了廣州白云機場海關旅檢現場。作為國內三大國際航空樞紐之一的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航線資源豐富,當時每天監管進出境航班超過210架次,旅客約2.6萬人次。
陸放第一次接觸海關旅檢工作就從“站通道”開始,這一站就是十年。“旅檢通道只有十幾米長,旅客走過只需要半分鐘不到。如何在短短這半分鐘里找出走私分子的蛛絲馬跡,把違禁品攔截下來,對當時的我來說充滿挑戰。”回憶起剛站上旅檢通道的時候,陸放記憶猶新,“判錯一張圖或者開漏一個箱,就可能讓毒品流入境內,責任十分重大。”
要想迅速掌握新的工作技能,惟有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每當科室查發一起案件,陸放都會詳細復盤查獲經過,深入分析X光機圖像特點,與同事總結討論高風險旅客風險特征。陸放喜歡把工作做在前頭,尤其是注重收集案件風險線索,研究境外走私案件查發情況,分析跨境走私路線漂移情況,再結合白云機場口岸的航線特點,在前輩們的查緝經驗基礎上,融入自己的風險分析結果,很快就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特有的風險分析與現場查緝方法,迅速成為了旅檢現場的行家里手。
“一個案件的查發,看似只有開箱查驗的短短幾分鐘,其實背后需要大量的風險研判和經驗積累。”每次站在旅檢十米通道上時,陸放總會思考如何借助科學技術,將口岸一線的大數據創新運用起來,提高查驗的精度、準度、速度,更好將“老一輩”多年累積的經驗迅速復制推廣下去,讓海關查緝力量不斷壯大。
在領導同事的大力支持下,陸放開始牽頭組建旅檢青年風險分析團隊,開發“空港口岸旅檢風險分析系統”。為了將傳統風險要素指令和旅檢崗位多年傳承的現場查緝經驗等全面細致地收集歸納好,陸放和同事們白天邊工作邊抽空匯總,甚至在吃飯的時候都在一起討論,拿著紙筆不停記錄,晚上下班后又打電話向前輩們“一對一”請教,生怕漏掉了一丁點的寶貴經驗。等回到宿舍,還要整理一天的心得,再翻閱文件及存檔資料,常常忙到深夜。
經過長達近2年的不懈努力,陸放帶領團隊完成了將傳統的“察言觀色”查驗模式逐步向數字化、立體化和智能化的風險預測監管模式的跨越,打造出了一套科學有效的“大數據風險分析法”。
“系統運行后,還需要驗證其有效性與可行性,我們根據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境外某條新聞的報道,提前鎖定了一條毒情線索,并通過追蹤線索成功破獲了一宗大型跨國毒品走私案。”那是利用科技和數據系統在旅檢口岸進行查驗的最初嘗試,回憶起那段時光,陸放臉上仍難掩自豪。
為落實海關總署加快“科技興關、助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海關建設”,廣州海關借助“智慧旅檢”監管改革試點落地廣州的契機,加快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新興科技的應用,給海關旅檢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十年后的今天,廣州海關依托空港口岸海關綜合指揮平臺,采集海量旅客通關信息、旅客風險信息、人臉識別信息、行李機檢圖像、全景視頻影像、機場運控信息,建立起海關旅客監管“大數據池”,通過人工智能分析、深度神經網絡算法,實現人臉識別、行李追蹤、3D全景、視頻跟蹤等功能,支撐對高風險旅客和行李物品的精準畫像和智能識別,通過建立全方位的進出境旅客及行李物品智慧監控體系,推動監管精準度更高,旅客通關速度更便捷。
2016年至2019年間,陸放和他的團隊共查獲毒品案件十余宗,繳獲毒品凈重超50公斤。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陸放又一次站在了國門最需要他的地方——疫情防控第一線。在那里,陸放利用多年進行數據分析、風險研判的優勢,帶領風控分析組24小時值守抗疫一線,連續多天不眠不休,通過大數據分析研判潛在風險,提前鎖定疫情風險旅客,僅用一周時間便成功篩選并整理出5000多條疫情風險信息,協助衛生檢疫現場精準布控多名高風險旅客,為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青春力量。
2021年6月,廣州白云機場海關對疫情防控高風險崗位人員實施閉環管理,陸放主動申請到出入境機組專道工作,每天打起十二分精神,抗擊疫情與打擊走私雙管齊下。他和同事們24小時不間斷地輪守在現場,不斷研究完善“專用查驗區+移動方艙”的機組監管場地,建立“雙道并行、分類通關”模式,嚴格落實“一航班一監管”,前后規范監管出入境機組人員超13萬人次。
截至2022年9月,陸放已在抗疫一線堅守了900多個日夜,連續堅守12輪閉環管理工作。而今年,恰恰是他在旅檢的第十年。
因工作成績突出,陸放曾榮獲個人一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3次、個人嘉獎9次,獲評廣州海關十佳青年、廣州市白云區第五屆“白云好青年”等多項榮譽稱號。今年8月,因表現突出,陸放獲評第21屆“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十年間,陸放扎根在空港國門,見證了旅檢十年的發展,也將自己的滿腔熱血融入到發展的每一個印跡之上。(關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