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1月3日電 題:香港展現“再次打開大門”的信心和底氣
中新社記者 香盧平
“這次峰會是‘香港重返舞臺峰會’。香港踏上恢復正常的舞臺,為與世界通商貿易,重返我們最熟悉的舞臺中央。”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上,面向200多名來自全球約120家金融機構的國際和地區負責人開門見山說出的這句話,展現出香港“再次打開大門”的信心和底氣,彰顯了香港“實現新飛躍”的動力和活力。
11月2日上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于“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開幕日發表主題演講。 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香港回歸25年來,在“一國兩制”方針的獨特優勢保障下,香港戰勝“非典”、國際金融危機以及一些劇烈的社會動蕩等風雨挑戰,披荊斬棘、砥礪前行,持續多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成為全球最大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亞洲最大資產管理中心,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穩固。但在當今世界錯綜復雜的不確定因素面前,全球金融業在思考如何應對并尋求新的突破,這自然也是香港的必答題。
是次金融峰會主題即為:“駕馭市場的不確定性”,要跨越不確定性,正是目前世界各地的心聲。而香港,具有鮮明的“確定性”。
正如李家超在峰會上所講:社會暴亂已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社會穩定,商界和市民對香港的未來信心日增。香港治安也回復穩定,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
11月2日,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在香港舉行。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李家超將“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歸功于“一國兩制”早已建立的確定性和獨特優勢。香港背靠國家,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一國兩制”確保香港與中國內地以至全球享有無可比擬的聯系和機遇,香港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匯聚全球優勢和中國優勢的城市。這種獨特的融合,讓香港成為中國內地與世界各地之間無可替代的聯系平臺。
香港另一項具確定性的優勢體現在香港是世界領先的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中國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在過去數十年間,香港憑借無比強大的抗逆能力度過重重難關,金融體系依然強韌穩健。2020年,香港金融服務業的經濟貢獻達760億美元,占本地生產總值的23.4%;在過去13年間,香港七次登上全球首次公開招股(IPO)集資榜首;香港交易所去年的市場總成交額達到破紀錄的5.2萬億美元;去年,香港保險業的管理資產超4.5萬億美元,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其中三分之二的資金來自非香港的投資者……
正因為這樣的確定性,李家超向全球金融界翹楚動情地拋出橄欖枝:“對香港來說,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未來會更美好。機遇、時機,盡在香港,現在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好時候,把握先機,莫追落后。”
香港,以其擁有“確定性”適時“再次打開大門”:本次金融峰會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香港舉辦的首個大型國際會議。僅在11月,香港國際七人橄欖球賽、香港國際醫療及保健展、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JMA香港國際珠寶節等大型活動接踵而至,這些盛事拉動的不僅是人氣和財氣,更是信心和底氣。
香港,以其擁有“確定性”追求“實現新飛躍”:把“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相結合的施政新風在這里已然涌動,邁向由治及興的香港正著力提高香港競爭力、增強發展動能和促進繁榮發展,在“一國兩制”保障下踔厲奮發,以期實現新飛躍,這些變化帶來的不僅是希望和機遇,更是動力和活力。
(編輯 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