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春不趕一秋忙,正是道出了秋糧收獲的重要性。根據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截至10月31日,全國秋糧已收獲11.91億畝、完成91.2%。秋糧產量占全年糧食總產量的75%左右。從秋糧情況看,全年糧食產量能夠實現1.3萬億斤以上目標。不誤農時搶收秋糧,將筑牢大國糧倉,為經濟持續健康平穩發展夯實基礎。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自古以來,吃飯問題一直是人們生存和發展的首要問題。只有吃飽了飯,才能從容不迫地去解決其他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這既是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更高要求,也是對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的戰略部署,糧食安全作為“國之大者”,再次被提到了新的高度。今年的糧食生產經歷了多重考驗,成績來之不易。我們唯有千方百計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壓艙石”。
端穩端牢“飯碗”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把保障糧食安全的發條擰得緊而又緊。可以說,沒有哪個產業、領域像糧食這樣,雖然平時不“顯山露水”,但一遇到“風吹草動”,便掀起“驚濤駭浪”。因此,“對糧食安全不能有絲毫松懈。”回首這非凡十年,我們在農業農村各項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人的飯碗越端越牢,農村發展越來越好,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在“政策實、人努力、天幫忙”的良好契機下,我們始終把糧食安全責任記在心頭、扛在肩頭、落在田頭,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人多地少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糧食供求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繼續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確保“中國飯碗”裝上“中國糧食”,是我們要長期要面對與解決的問題。當前正值糧食生產關鍵時期,各地區各部門堅持底線思維,既要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保證“有田可種”,又要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強化農技服務,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確保“有人想種”,通過扎扎實實、環環緊扣做好各項工作助力全年糧食生產保持穩定,確保糧食市場平穩運行。
沃野生金,稻菽飄香,目之所及,是希望的田野,是豐收的中國。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鑄就牢不可破、不可撼動的堅實堡壘,牢牢抓住糧食主動權,讓大國前行的航船更牢靠、更穩健。(艾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