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6日報道 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網站9月2日發表題為《解碼鄉村振興》的文章,作者是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研究員卡爾皮特·曼基卡爾。全文摘編如下:
在世界努力應對不確定性之際,中國似乎正把重點放在振興鄉村經濟上。中國自2012年以來已使近1億人擺脫貧困,但中國政府認為,發展不平衡可能會危及脫貧成果。此外,中國政府認為,依賴進口谷物將對國家安全產生影響。這些因素使鄉村振興成為中國的一個優先事項。
2017年,中國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旨在解決一系列重大問題——促進農業生產、發展農村住房和土地使用、改善環境以及緩解貧困地區的貧困狀況。2018年,中國明確了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三步走目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于2021年6月開始施行,旨在推進鄉村經濟振興工作。中國還在2021年成立了一個新機構——國家鄉村振興局,以鞏固拓展中國農村地區的脫貧成果。
中國當前的鄉村振興戰略有三個關鍵特點:
第一,多元化收入來源。
鄉村振興戰略優先考慮增加農民從事務農和非農就業的收入,提高種子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能,發展種植和收割方面的農業服務。
非農收入來源多樣化的努力促使在扶貧計劃下建立衛星工廠。中國認為這對各方來說都是“雙贏”模式。
中國還在實施提升農村職業技能培訓的制度。中國強調,職業教育體系要培養出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例如,憑借148所技工院校,廣東省擁有廣泛的職業培訓網絡,在面向農村傳授技能方面走在前列。
第二,數字領域創新。
數字領域的創新也是縮小城鄉差距戰略的一個關鍵要素。中國一直在推動“互聯網+”的發展,這是于2015年首次提出的一項得到國家支持的倡議,旨在促進互聯網與傳統產業包括農業的融合,利用互聯網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
不過,城鄉之間依然存在巨大的數字鴻溝。要使電子商務能夠給鄉村帶來紅利,就需要縮小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
第三,提升鄉村醫療水平。
在鄉村振興戰略下,中國還致力于提高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服務水平,并提議建設中心衛生院,以應對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該戰略還重點關注普惠性醫療保健服務,承諾改善和加強對農村人口的服務。在新冠疫情反復的背景下,這一點變得更加重要。
研究人員在嚴格的新冠疫情隔離期間和之后對726個隨機選擇的中國村莊進行了調查,并于2021年在《國際衛生公平雜志》上發表研究報告。報告認為,改善中國鄉村醫療體系——尤其是初級醫療體系——的努力對于防范未來疾病對鄉村人口的災難性影響至關重要。
中國鄉村振興的最新努力源于幾個因素。
首先,中國希望解決農村問題。
第二,自宣布在全國范圍打贏脫貧攻堅戰以來,中國政府的優先事項之一是提高農村人口的生活水平,縮小城鄉差距。中國的國內政策聚焦為經濟進一步增長營造了穩定的環境要素,有關鄉村振興的說法在公眾中具有吸引力,并鞏固了對政府的支持。
9月8日拍攝的位于長城腳下的洞臺村(新華社)
最后,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根據一項被稱為“雙循環”的新戰略,中國希望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將使國內消費在通過增加收入推動經濟增長方面發揮更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