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鄂州市圍繞建設科技強市總體目標,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速創新要素集聚,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加強創新主體培育,著力提升區域創新發展動能,成效較為明顯。上半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完成增加值115億元,同比增長20%。截至目前,鄂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達480家,較去年全年數量增長85.3%;登記合同成交額23億元,同比增長62.3%。
一、高站位搶抓機遇,加快全域創新布局。積極推進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鄂州功能區布局建設,葛店開發區、紅蓮湖科技城、濱江科技新區、梧桐湖生態科學城、臨空經濟區等關鍵節點各具特色、競相發展,全域多層次的“兩帶兩組團”創新空間基本形成。全力配套武漢“光芯屏端網”、生物醫藥等萬億產業集群,深化“研發在武漢、轉化在鄂州,總部在武漢、生產在鄂州”模式。
二、高水平建設平臺,加速集聚創新要素。中科院沼山科學觀測設施項目獲國家發改委項目立項,建設國際領先的時空精密測量原子干涉實驗研究平臺。協調推進武昌魚、青天湖、特色種業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新增市級技術創新中心13家,市級臨床醫學中心2家,金剛石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掛牌成立,市級以上科創平臺達83家。
三、高能級培育主體,充分激發創新活力。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480家,入網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10家,市級專家評審通過80家。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攻關,爭取中央、省級資金支持項目34個,資金1786萬元。沐邦高科光伏電池生產基地和新能源總部、悅科(湖北)科創供應鏈產業園、濱江科技新區長江智匯產業園等一批重大科創項目開工。
四、高質量科技引領,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強化產業協同,三安光電、芯映光電、瑞華光電已成為武鄂光電產業鏈上的重要節點,容百鋰電、虹潤新材料等企業已和武漢東風、小鵬等新能源汽車企業進行產業配套。推進科創園區共建,鄂城區與武漢激光之家共建青天湖“小光谷”光電產業園,葛店開發區、臨空經濟區與東湖高新區共建光電子信息和大健康產業園,臨空經濟區與中關村智酷構建“智能制造、光電子及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加速形成一批特色科技園區。葛店開發區新型顯示器件產業集群入選首批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五、高精度政策集成,持續優化創新生態。制定《鄂州市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梧桐計劃”實施辦法》等系列政策文件,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簡化市級科技項目立項流程,推行科技創新優惠政策“免申即享”,已落實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國家級孵化器獎勵等資金2930萬元。深入開展“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為華甜生物、深紫科技等20余家企業解決科技獎申報、配套資金落實等問題30個,幫助10家企業爭取省級助企紓困類重點研發計劃,資金共500萬元。
來源:湖北省科技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