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網訊 前三季度,江蘇省鎮江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9%。防疫情、穩增長,優化營商環境成為“關鍵一招”——站在“企業側”“群眾側”,深化“政府側”改革,針對薄弱指標和短板問題,創新工作機制,系統化推進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
優化營商環境作為系統工程,涉及多領域、多部門。那么,十指該如何協同配合,奏響“鎮合意”交響曲?
彈鋼琴時,需注意輕重節拍,開展工作亦是如此。疫情之下,助企紓困無疑是打造優質營商環境中一項重要的任務。
10月中旬,龍江鋼鐵有限公司向市發改委求助,需緊急協調解決原料船只優先通行過閘問題。“鎮服務”4小時,辦出了企業真滿意。當晚3艘滯留船只安全過閘,另外3艘次日上午放行通過,確保企業原材料供應和正常生產不受影響。近日,發改部門再次接到企業求助。在及時解決企業眼前困難的同時,市發改委會同相關部門,經多方統籌協調,構建常態化服務機制,以解企業后顧之憂。目前,針對龍江鋼鐵的訴求,一方面市港務中心與企業簽訂服務協議,提供常態化服務;另一方面雙方構建服務網絡,安排專人對接,同時企業提前做好生產需求計劃,根據通航情況提早謀劃,協調好原材料運輸供應問題。
對此,龍江鋼鐵負責人對解決方案高度認可,并對鎮江市發改委、交通運輸局等相關部門提供的“鎮服務”投上了滿意票。
“任何時候,營商環境優化、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企業、項目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企業干勁足、市場信心強,就是對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最有力的支撐。”鎮江市營商辦、發改委主任談沁磊說,尤其是在疫情、經濟下行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之下,鎮江接二連三出臺助企紓困、援企穩崗、減稅降費等政策措施,就是要用工作的速度、精準度、溫度,提升市場主體的滿意度,激發市場活力,提振發展信心。“這是特殊時期優化營商環境的特殊表達,對于有效防控疫情、穩住經濟大盤發揮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三季度營商環境滿意度調查,共計收到有效問卷1239份,總體評價呈現逐季提升態勢,對全市營商環境非常滿意比例升至70.1%,14項指標平均滿意率提升至96%。
十個指頭彈鋼琴,每個指頭都要服務于整個樂章。
隨著“鎮合意”2.1版落地,我市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的腳步明顯加快,營商環境“軟實力”不斷提升。市政務辦實現企業開辦“拎包開業”,并提供免費郵寄服務;市住建局數字化審圖系統進一步拓展部門、跨層級系統協調功能,創新推出“云審圖”服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全省率先實現不動產登記“稅費同繳”合規模式,“交房即發證”全覆蓋,近20個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 市市場監管局推進公平競爭智慧化檢測,在全省率先實現縣市全覆蓋;鎮江市商務局、鎮江海關創新推出“智慧口岸”建設,推動通關再提速,鎮江口岸通關時間分別壓減至85.9小時、1.7小時……
這些都是鎮江速度、精準度、溫度的體現,各牽頭部門十指彈琴共同奏響了“鎮合意”交響曲。其背后則是真心實意、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撐,是開放、誠信和高質量發展的服務喚醒。
這其中,鎮江市商務局與鎮江海關深入合作,在已有平臺的基礎上,進行流程改造和業務融合,研發應用“鎮江智慧水運口岸”。截至三季度末,平臺已完成智能協同、智能防疫、智能服務、智能港行的功能融合并上線運行。這一舉措得到了南京海關的肯定,擬作為南京關區水運口岸智慧監管的一部分予以推廣。
演奏過程,有的手指頭任務重,需多按動琴鍵。市政務辦作為多項營商環境綜合評價指標的牽頭部門,今年以來,緊盯薄弱環節,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哪里有不足從哪里下手,哪里有空間從哪里發力,確保各項舉措落地見效。前三季度,全市新辦企業4001家,0.5天辦結率達100%。截至9月底,我市辦件評價率100%,差評數量全省最少,差評整改率100%。
不久前,市政務辦牽頭成立優化營商環境中介服務聯盟,同時發布了“鎮江版”行業自律標準。此舉是《江蘇省打造高效規范便利的一流政務環境實施方案》在鎮江落地落實的具體舉措,將推動涉審中介行業規范有序發展,進一步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系統性、長效性工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要聚焦市場主體最強烈、最急迫、最關注的訴求、痛點,打造貫穿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鏈。”談沁磊坦言,對照省級評價指標,鎮江營商環境還存在弱項短板,需進一步細化措施,強化部門聯動,凝聚工作合力來補齊拉長,釋放出高質量發展的廣闊空間。(全媒體記者 朱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