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奔赴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擺脫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歷史使命。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確立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目標,并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重要位置,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采取了許多具有原創性、獨特性的重大舉措,組織實施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正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屈服于貧困,不斷帶領人民接續奮斗,中國人民的千年夢想、百年夙愿才得以實現。
早在同志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就如何讓寧德這個福建“經濟老九”脫貧致富、加快發展這一主題,提出了“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幾十年來,正是依循“山海經”的發展思路,閩東地區掀起脫貧致富的山海浪潮,凝成“弱鳥先飛”和“滴水穿石”的時代精神,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十年來,無論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還是懸崖絕壁、大石山區,脫貧攻堅的陽光照耀到了每一個角落。中國式現代化從哪里出發?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新起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而辦好農村的事,關鍵在黨。應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在建強基層黨組織、鍛造骨干隊伍、廣泛集聚人才上下功夫,推進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互融共促。筑牢“戰斗堡壘”,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夯實鄉村振興的組織基礎。鍛造“頭雁方陣”,按照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要求,建設好鄉村振興帶頭人隊伍,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激活鄉村振興的強大動能。集聚“第一資源”,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實行更加積極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動各類人才扎根農村沃土,在農村廣闊天地大展才華、大顯身手,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智力支撐。
(張蒙蒙 祁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