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廣西稻米倉儲。 黃令妍 攝
中新網南寧10月19日電(黃令妍)近日走進廣西南寧市賓陽縣古辣鎮大陸村,150多畝稻田里,依據衛星遙感定點定位,各種天然彩色水稻“描繪”出一個立體藝術圖案。游客乘坐小火車穿行其中,感受稻香。
廣西,古駱越人稻作文明的起源地。壯族先民在自己繁衍生息的土地上從采集野生稻充饑開始,逐漸馴化野生稻、種植人工栽培稻,開啟稻作農業。
作為今天南方秈米的主要產區,廣西產出的香米粒形細長、晶瑩剔透。廣西糧食和物資保障局介紹,為打造優質糧食工程升級版,守護“八桂糧倉”,當地2017年起推進“廣西香米”區域公共品牌建設。
截至目前,廣西優質稻種植面積達1000萬畝,優質大米產量達到400萬噸,年均帶動種糧戶增收超過10億元。賓陽“古辣香米”、貴港“東津細米”、“上林大米”入選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廣西香米”進入中國糧油影響力公共品牌行列,8個產品入選“中國好糧油”產品。
圖為廣西稻種展示。 黃令妍 攝
倉廩實則天下安。廣西推動糧食倉儲基礎設施建設,筑牢糧食和物資儲備之基石。
在位于南寧高新區的廣西糧運現代物流園,自動堆垛立體倉總計12層24米高,總容量7萬立方米,倉內溫度長年保持在20攝氏度左右。該園區運營總監薛志江介紹,庫內自動堆垛機操作由電腦控制,從訂單指令下達,到貨物從貨架取下出庫只需30秒,不僅效率高、調配及時,且全程全軌跡跟蹤管理。
前身是廣西糧食汽車大隊,有著60多年歷史的廣西糧運物流集團,如今成為糧食和物資儲備行業首個“數字廣西”示范項目,作為國家級糧食應急保障企業,在疫情防控及糧油穩市保供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目前,廣西共有糧食應急保障企業2106家,已有80多個糧庫使用智能化管理系統開展日常業務。數據顯示,國家糧食廣西交易中心2017年掛牌以來,實現與國家糧食電子交易平臺聯網,累計交易額達55.42億元。
圖為廣西糧食倉儲?!↑S令妍 攝
如何守護“八桂糧倉”質量安全?廣西糧油質量檢驗中心副主任張斌介紹,600臺(套)檢驗檢測設備在該中心全面“把關”農藥殘留、重金屬殘留、真菌毒素……防止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糧食及其制品、動植物油脂、油料等流入口糧市場或食品生產企業。
為推動廣西糧食流通現代化水平提升,糧食供給結構不斷優化,廣西(中國—東盟)糧食物流產業園區正加快建設,已累計完成投資12.96億元。園區將成為輻射西南、面向東盟的國際化大型現代糧食物流中心,我國北糧南運和東盟糧食輸入國內市場的樞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