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影院视频,99视频在线精品,日韩欧美亚洲国产高清在线,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免費發布行業信息
企業電子商務平臺
 
 
發布信息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綜合資訊 » 新華全媒+丨云南秋收見聞:“稻+”模式助力生態增收
 

新華全媒+丨云南秋收見聞:“稻+”模式助力生態增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更新:2022-10-21  瀏覽:59108   來源:游客  轉載:免費信息網
摘要:[db:簡介內容]
 

  新華社昆明10月20日電(記者楊靜)金秋十月,云嶺大地的田間地頭滿目金黃,群眾在地里忙著豐收。在水稻喜獲豐收的同時,與水稻共生的魚、鴨、蝦等也迎來豐收,云南探索的“稻+”模式正助力種植戶實現生態增收。

  云南元陽縣哈尼梯田豐收場景。(云南元陽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元陽縣新街鎮阿者科村,村民高煙苗在為游客烹飪從梯田里抓來的魚。“稻田魚是游客必點的一道菜。”高煙苗說,在當地政府和農技人員的幫助下,“稻魚”模式下養殖出來的魚肉更鮮美,廣受喜愛。

  高煙苗家過去只用梯田種植紅米,盡管紅米價格比普通大米高,但產量上不去、收入有限。后來村里發展了農旅融合產業,高煙苗瞅準商機,開農家樂、搞生態種養,為往來游客提供餐飲服務。如今,僅稻田魚每年給高煙苗帶來約3000元收入。

  云南元陽縣群眾抓稻田魚場景。(云南元陽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生態種養模式下,平均每畝可增收1000元左右。”元陽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與農藥管理科負責人朱錦萍說,農技人員到田指導種植戶科學生態種養,并補助部分魚苗,助力提升畝產效益。

  云南省農技推廣總站正高級農藝師道金榮一直關注和推動“稻+”模式的推廣,在他看來,“稻+”模式是提升水稻畝效益、穩定水稻面積的重要方式和舉措。最近,他忙著在水稻收割區查看“稻+”模式的成效。

  近年來,在各方的密切配合下,云南各地因地制宜開展“稻+”生態種養模式,哈尼梯田“稻鴨魚”、新平“稻鴨魚果”、通海“稻魚菜”等模式成為生態種養的樣板。

  云南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的生態循環種養區。(云南會澤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稻魚蝦菜”的生態循環種養模式迎來豐收。“我們按照生態循環種養模式規劃土地功能,讓每個空間發揮最大價值。”種植戶李文高說,他們以生態種植水稻為主,讓魚蝦圍著稻田跑,田埂上的玉米成了魚蝦的飼料,混有魚蝦糞便的淤泥又變成肥料。

  “每畝的魚蝦能增收1500元左右。”李文高說,在“稻+”模式助力下,今年稻田蝦賣了14萬元,生態大米價格較普通大米增加了一倍,還供不應求,每畝的水稻秸稈還能增收700元左右。

  “‘稻+’模式還重構了稻田生態系統。”道金榮說,農戶通過生態種養模式,實現農藥、化肥的減量。

 
     復制鏈接:http://www.suojiangwan.com/zixun/show-3374.html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聯系方式
 
該企業的資訊
 
最新資訊信息
 
新華全媒+丨云南秋收見聞:“稻+”模式助力生態增收手機版:http://m.wawangluo.com/21-0-33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