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搭載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發射,夢天實驗艙準確進入預定軌道,與空間站組合體在軌完成交會對接。夢天實驗艙任務是空間站在軌建造的收官之戰,意義重大,舉國關注。
航天事業的發展關系國家前途命運,體現我國綜合國力及國際影響力。夢天實驗艙是中國空間站第三個艙段,也是第二個科學實驗艙。為確保夢天實驗艙能夠按照計劃窗口準時發射,我國航天科研人員采取了多項改進措施:優化發射時間流程,解耦系統間動作,關鍵操作前移;采取起飛時間偏差及箭上實時修正技術,將“零窗口”拓寬至2.5分鐘,提高發射前應急處置能力;發射日測試操作更加細化完善,應急處置能力更加高效……夢天實驗艙的加入標志著,年底前中國空間站三艙“T”字的基本構型將成為現實,建成中國人自己的“太空家園”,指日可待。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厥走@十年,我們實現了從“太空訪客”變成“太空房客”。我國獨立自主完成了中國空間站從設計、制造到測試的全過程,如今建造進入收官階段,成為中國航天科技跨越式發展的一個鮮活剖面。從“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從“天和”筑穹到“墨子”傳信,從“北斗”聯網到“天舟”穿梭……這是科技硬實力的展示,也是技術能力成熟的標志。這些彪炳史冊“人間奇跡”的取得,是一代代航天人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斗志和豪情,敢于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勇于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不斷在前進道路上披荊斬棘,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的結果,不斷刷新載人空間探索的“中國高度”,追逐航天強國夢。
開放合作是現代科技發展的基本條件和主要動力。中國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國。建成天宮空間站,將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重要里程碑,將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作出開拓性貢獻。天宮空間站的建成,為我國開展多學科、系列化和長期的空間科學實驗,提供重要歷史機遇的同時,還將開放成為人類共享的科研平臺,目前已有17個國家、23個實體的9個項目成為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首批入選項目。從全球發展的跟隨者、推動者到引領者,自信的中國與各國攜手,讓世界之船劈波斬浪,行穩致遠,體現了大國擔當。中國將繼續堅持全球視野,加強國際合作,秉持互利共贏理念,推動完善全球科技治理,讓科技成果為更多人所及所享,為推動科技進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天下一家,命運與共。新時代新征程上的中國將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以實際行動踐行承諾、展現擔當,通過更加深入、廣泛、包容的科技創新合作,攜手世界各國共同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王兆勇)
(編輯 周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