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周永金 徐春暉)春花繾綣、夏花絢爛、秋花靜好、冬花寒香,四季因“紅樓”浸染著百花芬芳……11月4日至6日,由江蘇大劇院出品,南京民族樂團聯合出品的原創民族舞劇《紅樓夢》將作為2022紫金文化藝術節特邀劇目在江蘇大劇院上演。演出前,新江蘇記者對話主創團隊,看其如何帶觀眾“入夢”。
“12個女孩的青春姿態最打動我。”該劇導演李超分享,在尊重原著章回體敘述方式的前提下,本劇圍繞“12金釵”展開,讓婉轉絢爛的女性成為舞臺上的主角。演出也因此分為12個章節,12金釵輪番走上舞臺,一垂眸、一抬手,不拘泥于古典舞的律動程式,就這樣,一個個鮮活人物從書里走了出來。“希望觀眾也能感受到在劇場中當下性和即刻性的力量。”李超說。
輕撩帷幔,靜推屏風。“12金釵向你走來,對你笑了一下,轉身又回到了她們世界,此刻觀眾會真的感覺到12個女孩就在身邊。”劇中賈寶玉扮演者,導演、演員黎星介紹。
作為一部家喻戶曉的經典名著,90后年輕團隊如何解讀《紅樓夢》,這是擺在主創團隊面前的難事。“我們一直認為舞蹈的第一目的絕非敘事,正因為所有人都對《紅樓夢》非常熟悉,我們可以借此機會搭建文字背后的文學概念、文學氛圍。”黎星說,“比如暖場我們設置了個花瓶,每個姑娘拿著象征自己的花出場,有的凋落,有的衰敗,這就是舞劇在解讀上存在著的多義性。女孩的生命如花,有些在最艷麗的時候凋零。這是我們想用舞蹈來展現的一種東方美學。”
作為年輕團隊一員,李超認為這版《紅樓夢》最想呈現給觀眾的是生命本真狀態。“十二金釵第一次集體亮相時那一瞬回眸,以及花葬時所有姑娘拾起衣服,轉身隱入光里。簡單設計中體現的青春力量,是我們最希望觀眾感受到的,進而去思考生命的意義。”
本次回到南京演出,團隊成員十分興奮。“南京觀眾很懂戲,上一次演出時臨時加場,開售不到24小時就售罄,這是對我們莫大的肯定,也是我們的動力。回到南京,才算是‘真正回家了’!”
來源:新江蘇·中國江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