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雅溫得11月6日電 通訊:為非洲熱土送去健康福祉——記中國援喀麥隆醫療隊義診活動
新華社記者羅毓
清晨六時,空氣微涼,200多名病人擠坐在喀麥隆班古市醫院臨時搭建的帳篷內,等候來此義診的中國醫生診治。
10月29日至31日,中國(山西)第22批援喀麥隆醫療隊奔赴喀西部大區上高原省的班古市和巴門朱市,舉行大型義診及捐贈活動,旨在緩解當地居民病痛,促進中喀衛生合作。
據介紹,班古和巴門朱共有居民約10萬,大多居住在農村地區。兩市各有一家醫院,共8名醫生,此外還有一些僅配有一名護士的衛生所,醫療條件落后。
“巴門朱市醫院缺乏超聲、X光等基本醫療設備,更沒有救護車,曾有病人不幸在轉院途中去世。”巴門朱市議員瑪麗·芒貝告訴新華社記者。
53歲的貝琳患關節疼痛近十年,一直沒有得到有效醫治。在班古市的義診活動中,針灸科醫生李中建讓她俯臥在病床上,先是捻轉針頭刺進她腿部相應穴位,又在她后背和腿上拔火罐,最后以按摩結束治療。“中國醫學太管用了!進診室之前,我連腰都直不起來,現在你看我挺得多直。”貝琳說。
71歲的賈斯廷·古阿姆自2016年起一直飽受靜脈曲張折磨,在當地治療多次也未見好轉。
家住班古附近的兄弟告訴他義診的消息后,他連夜從濱海城市杜阿拉坐車趕到200多公里外的班古。在經歷超聲檢查和針灸治療后,古阿姆驚嘆:“真不敢相信,疼痛忽然就神奇地消失了。”
在距班古約30公里的巴門朱市醫院,義診活動同步展開。
47歲的歐雙思·馬加古患有胃病,餐后時常胃痛,卻因為貧困看不起病。中國醫生診斷后給她開了免費藥物,讓她每日服用兩次。
此次在班古市和巴門朱市的義診活動共診治病患逾1600人。醫療隊和協調組織義診的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還向當地醫院捐贈了治療瘧疾、傷寒和腹瀉等的藥品和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物資。
“義診為老百姓緩解了病痛,也促進了當地發展,因為只有健康的人民才能發展經濟。感謝中國醫療隊為增進喀麥隆人民福祉所做的貢獻!”喀國民議會副議長達圖奧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醫療隊總隊長郭俊表示,作為中喀衛生合作的一部分,義診致力于為當地百姓解除病痛,改善當地衛生狀況,促進其基層醫療水平提升,深化中喀友誼。
據了解,從1975年起,中國先后向喀麥隆派出22批醫療隊、736名中國醫務人員。目前援喀的第22批醫療隊今年4月赴任,任期一年。
(編輯 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