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萬物生輝。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1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鳥中大熊貓”勺嘴鷸飛抵鹽城黃海濕地越冬,“微笑精靈”江豚在長江江蘇段盡情嬉戲,幾近絕跡的四鰓鱸魚批量洄游燕尾港,成群結隊的桃花水母在太湖里緩緩舒展小小的“傘蓋”……錦繡江蘇,一派風景如畫。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實現江蘇生態環境“滄桑巨變”。
守碧水長流,護青山綿延。從壯士斷腕力破“重化圍江”,到棄舊擇新推進“綠色轉型”,從全面打響藍天保衛戰,到率先在全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在建設“美麗江蘇”的道路上,綠色已成為江蘇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江蘇百姓最有幸福感的公共產品。截至目前,江蘇擁有國家森林城市8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9個,獲聯合國人居環境獎城市5個,建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446個,一個個鮮活的數字,見證了江蘇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真實寫照,也凝聚了江蘇兒女先行先試的鏗鏘足跡。
回望生態文明建設歷程,綠水青山的美麗畫卷已然鋪開。江蘇依托生態稟賦,激活綠色發展引擎,積極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為生態“留白”,為發展“添綠”。十年來,在經濟總量翻了一番多的同時,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單位GDP的能耗、碳排放強度分別下降48.3%、43.4%。2021年,生態環境質量指標均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如今,江蘇已全面邁入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快車道”,處處涌動著生態的春潮、澎湃著發展的夢想,新材料、大健康、物聯網、集成電路等新興地標產業相繼崛起,蹚出一條生態高顏值與經濟高價值同行發展之路。
“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8500多萬江蘇人民將繼續以“青綠墨”鋪染“美麗江蘇”生態底色,一步一個腳印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付諸行動、見之于成效,讓“生態美”的色彩在江蘇大地上更加絢麗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