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上海職業教育捷報頻傳——代表中國參賽的上海市城市科技學校(上海科創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邵茹鵬獲2022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精細木工項目金牌,這是我國在2022世賽特別賽上的首金;僅一天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教師顧俊杰又獲印刷媒體技術項目金牌。
近年來,上海職業院校師生已在世界技能大賽舞臺上先后摘取6枚金牌。另有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本市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率均超過97%,用人單位滿意度同樣超過97%,學生畢業三年職位晉升比例超四成,平均起薪平穩上升。
上海自2014年起建設“具有世界水平、中國特色、上海特點的區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如今已經打破了止步于專科的“天花板”,搭建起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的“立交橋”,形成了“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職教體系,現有職業院校在校生人數20余萬,并且規模逐年擴大。
記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間,上海將創辦10所左右緊密對接區域和行業需求的五年一貫制新型高職院校,目前已建成9所。同時,支持具備條件的高職院校加快職業本科院校建設,并不斷優化職業教育專業布局,緊密對接城市產業地圖。
畢業生成為就業市場“香餑餑”,為“技能型社會”提供支撐
上海市工業技術學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畢業生任培強,目前任職于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擔任機加工工藝師、技能技術雙通道融合帶頭人。因為工作出色,他還獲得過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在工藝科,任培強憑借過硬的技術水準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與名牌大學畢業的碩士、博士生比肩。
培養高技能人才有什么秘訣?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上海市工業技術學校校長張偉罡告訴記者,從2008年起,學校便與上海航天、上海電氣等十余家企業開展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和實訓方案,為高端企業輸送大量一線技能人才。2020年底,學校與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下屬的上海航天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共同投資5200萬元打造占地面積6000余平方米的集教學、實訓、技能鑒定等功能為一體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且面向長三角乃至全國開放。
記者獲悉,上海圍繞重點產業已建成116個產教融合型企業,成立產教融合聯盟機構,完善產教融合企業認證制度;校企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設有61個試點專業,涉及加工制造、交通運輸、輕紡食品、旅游服務、商貿財經和文化藝術6個專業領域,行業、企業全過程參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
從“被動選”到“主動選”,職業教育發展邁入良性循環
職業技能人才培養和就業的質量提升,帶來的是職業教育在學生和家長中的認可度提升——從原本中考“失利者”的被動選擇,到如今越來越多的學生出于興趣和生涯規劃,主動選擇職業教育。上海已開設的56個五年一貫制職業教育專業的招生熱度一直居高不下。而生源“入口”生態變化,更使職業教育發展進入一種良性循環。
今年秋季學期,上海南湖職業技術學院智能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群的406名新生,中考分數均超過區實驗性示范性高中錄取分數線。作為五年一貫制新型高職,南湖職院的專業設置很有講究——聚焦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產業和社會民生事業急需領域。學校開設的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專業、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等,無一不是技能人才緊缺的方向。“以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為例,2026年首批畢業生走向市場時,正是上海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鼎盛階段。”院長朱建柳告訴記者,如今,校企合作單位寧德時代、上汽通用等企業,已經開始向學校“預訂”畢業生了。
目前上海唯一一所進入全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大學——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今年的首屆職業本科畢業生就業迎來“開門紅”,實現百分百就業。
上海市教委職教處處長馬建超告訴記者,目前,上海職業院校有1400多個專業。下一步,上海職業教育還將重點加強職業本科教育的引領作用,強化專科高職的支柱作用,夯實中職教育的基礎作用,并通過數字化賦能職業教育發展,為上海建設技能型社會、學習型城市提供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楊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