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越來越近了,預售方式已經開啟。先付定金,再結尾款,一舉多得,多方共贏。但在消費者開心買買買的同時,也要注意預售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有網友分享了攻略和經驗。江蘇省消保委也提醒大家:理性消費不囤貨,牢記規則防損失,留存憑證善維權。
通訊員 徐悅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馬燕
一方面,先付定金再結尾款,是一舉多得多方共贏的方式。對消費者來說,預售期付定金往往有更多的贈品、優惠券,由于“膨脹定金”的存在,總價也比“雙11”當天的價格更低,還不用擔心手速太慢、產品缺貨。
對商家來說,預售模式增加了生產銷售的計劃性,看似是預售,實質是一場團購。小額的定金讓消費者痛快下單,誘發沖動消費,增加了銷量。提前備貨、運輸,也減少了激增的物流壓力。此外,此種銷售模式有效延長了購物節的曝光周期,帶動了市場的消費氛圍。
但另一方面,預售中也可能存在問題。有不少網友分享經驗,提醒大家規避“套路”。比如,預售保價未必屬實。有的消費者表示即使標注保價,也存在不誠信的商家?;?。有平臺推出了“一鍵退差價”功能,消費者要主動關注申請,與平臺攜手打擊鉆空子的不良商家。
此外,有網友分享退定金攻略——錯買了預售產品不要慌,付完定金然后記得付尾款,最后連定金帶尾款一塊退。這種退定金的方式由來已久,已成為電商預售的默許方式,亦是線上購物對消費者的傾斜性保護,前提是必須按時結清尾款。
還有網友提醒,更新版本再來購物。有電商平臺標注在不同版本的APP的優惠策略可能出現偏差,所以建議大家下單前更新APP至最新版本。
江蘇省消保委也針對“預售”提醒以下三點:首先,理性消費不囤貨。預售商品的定金較全款低很多,消費者在低價的吸引下沖動消費,付尾款時才發現資金消耗過度。其次,牢記規則防損失。消費者應關注預售商品的銷售規則,提前領券、湊單,避免錯過尾款付款時間造成損失。第三,留存憑證善維權。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需注意保存商家宣傳承諾,尤其是商品詳情、預售折扣贈品、直播畫面等易于更新迭代的信息,選擇正規平臺和有資質的商家進行購物。
(責任編輯:施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