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常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消息,今年以來,常州市瞄準“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設目標,將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突出位置,不斷完善政策,積極搭建平臺,創新服務手段,努力做強“青春留常”文章。截至9月底,在常高校畢業生留常參保就業人數達到5496人,同比增長26.7%。
一是突出政策的“真”與“誠”。啟動“十萬人才匯?!惫こ?,出臺一系列“人才新政”,青年人才生活、居住“雙資助”等政策。對于符合相關條件的人才,最高給予800元每月的生活補貼和800元每月的租房補貼,連續補貼3年,購房補貼最高達25萬元。1-9月累計以“非申即享”方式發放人才生活資助8.3萬人次,金額達2782.35萬元;發放租房、購房資助1.27萬人次,金額達3539.33萬元。
二是搶抓崗位的“穩”與“增”。出臺紓困解難、助力優化營商環境“雙15條”,成立“助企紓困黨員先鋒隊”,深入開展“五進五送”專項活動,為企業解決發展之難、用人之困。搶抓“畢業季”和疫情形勢相對平穩的“窗口期”,新開發了7萬余個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崗位,今年以來我市“專精特新”企業吸納在常高校畢業生達4113人,占留常畢業生的79%。
三是彰顯服務的“特”與“精”。不斷挖掘優質見習基地,開發一批管理型、智能型、技術型的高質量見習崗位。持續優化見習服務模式,在全省率先實現就業見習人員參加單獨工傷保險全覆蓋。1-9月新增青年就業見習基地136家,開發就業見習崗位7095個,組織參加就業見習人數5444人,開發崗位數和見習人數雙雙創歷史新高,全省首家完成年度目標。
四是樹立品牌的“美”與“強”。延續“名城名校合作行、創新創業贏未來”活動中的特色做法,不斷拓展城市間人才合作交流空間;大力實施“萬名碩博匯常計劃”,持續擴大高校處長常州行、名校學子看龍城等系列活動影響力,充分營造愛才、求才的社會氛圍。來源:人社局
免責聲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來自媒體轉載或由企業自行提供,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網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果以上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非授權發布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中國企業新聞網:020-34333079 郵箱:cenn_gd@126.com 我們將在24小時內審核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