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回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要求,表明黨中央對網絡生態治理的保持高度關注,對加強網絡綜合治理的堅定決心。
中國是互聯網大國,據統計,截至2022年6月,網民規模為10.5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4.4%。互聯網已全面融入人們生活,給人民群眾帶來便利的同時,一些網絡暴力、網絡謠言、網絡詐騙等網絡亂象也屢禁不絕,嚴重污染網絡環境,人民群眾對此深惡痛絕。
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因此,必須要堅持人民至上,加快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解決好百姓急難愁盼的問題,營造天朗氣清的網絡空間,讓人民群眾在共享互聯網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出臺,不斷夯實網絡安全法治基礎,加快推進我國網絡空間法治化進程。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先后出臺加快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等文件,并通過集中開展“清朗”等專項治理行動,全面整治“飯圈”亂象、血腥暴力、網絡水軍、流量造假等突出問題。據統計,2019年以來,全國累計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200多億條,賬號近14億個,網絡生態持續向好。
總書記強調,“打贏網絡意識形態斗爭,必須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網格局”。很多時候,一句話、一張圖、一篇文章、一段視頻,通過互聯網,就能迅速形成爆發式傳播。而這些爆發式傳播的內容良莠不齊,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網絡平臺主體責任沒有壓實,行業自律機制沒有形成。因此,需要構建平臺企業、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全社會的廣泛參與互聯網行業自律機制。
網絡治理為人民,網絡治理靠人民。形成良好網絡生態,除互聯網法律法規約束和主管部門持之以恒開展專項行動整治外,歸根結底需要依靠網民自律,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做到文明上網,主動與網絡亂象作斗爭,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輿論環境。
踏上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程,“健全網絡綜合綜合治理體系,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的號角已吹響。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切實提高加強網絡綜合治理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奮力開創網信事業發展新局面,讓天朗氣清、風清氣正成為網絡空間最鮮明底色。(鄒國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