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窗簾布藝市場凸顯品牌效應贏得消費者青睞
受市場剛需及整個家居行業發展形勢的影響,窗簾市場的銷量并不樂觀。在整個行業遭遇瓶頸之際,窗簾市場的品牌效應進一步凸顯,那些口碑好、服務全的知名品牌店面的銷量更能夠脫穎而出,贏得消費者青睞。
低端市場貓膩多
以河北石家莊為例,目前窗簾市場幾近飽和狀態,橋東區、橋西區、經開區專門銷售窗簾的商戶有近百戶,窗簾的售價也從30元到數百元不等。隨著市場競爭激烈,當前布藝市場的店面多數呈現出一幅“門前冷落鞍馬稀”的場景,尤其是一些低端市場表現的尤為突出。反之,個別知名度較高、口碑較好的專賣店內生意一直比較紅火。其實,這主要是因為低端市場亂象頻發,讓消費者無法放心。
價格混亂,商家隨意報價。這種情況在低端市場十分常見,店內樣品上一般不標示產品的價格,而是在消費者詢價時商家隨口報價。這樣的報價往往“水分”很大,一些商家會根據消費者的喜好,故意抬高顧客看中的產品的售價。而且在低端市場購買產品需要講究砍價技巧已經成為一種“潛規則”,那些不太會“砍價”的消費者往往會很吃虧。
產品質量差,窗簾褪色快。低端市場存在一些以次充好的現象,有些業主買回家的窗簾沒用多久就開始出現褪色現象,有的窗簾洗過一次之后便出現縮水現象。
虛報尺寸、偷工減料。購買窗簾時需要考慮褶皺尺寸這是眾所周知的事。然而,這一尺寸計算也是不良商家最容易“做文章”的地方。如,有的商家建議消費者窗簾尺寸與窗戶長度為2.5:1,但實際制作的成品與窗戶長度比例卻僅為2:1,甚至更小。因為消費者很少會親自測量窗簾成品的尺寸,這就讓個別商家有了可乘之機。
瞞報項目。有些商家雖然承諾免費制作,但卻針對窗簾制作過程需要的打孔、縫吊墜等程序提出額外收費,讓顧客心理覺得很不痛快。另外,有些商家還存在送貨延遲、安裝不牢固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