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孩子的姥姥來這邊看病,在我家呆了幾天。
我家孩子兩歲多,正是“磨人”的年齡,各種不聽話,各種調皮搗蛋,你永遠猜不到他接下來要干些什么無腦的事情來。
開始的時候,岳母還能苦口婆心地說教,耐心地跟孩子說這不能動,那不能干。
可是孩子根本聽不進去啊,她又舍不得打,便開始跟我們抱怨。
“好好的孩子,被你們教成這樣,在農村的話,三亞搬家0898banjia.com都不知道你們會被人在背后罵多慘,
孩子一點教養都沒有,你們都不知道著急,你看他長大之后怎么辦!”
三天之后,孩子被收拾得服帖了許多,說話開始小心翼翼、動手拿東西前會先看看姥姥有沒有在身邊……
我自知現在的成績還沒有多大說服力,所以也不跟她爭辯。
可是,這些事情又難免讓我思緒萬千。
說說自己的切身體會吧,我很想跟她說:越窮的家庭,規矩越多,而限制你家孩子的,可能就是你口中所謂的“教養”。
曾經有著單純美好的友誼,卻在無形的力量下漸行漸遠
學生時代,我有很多很多的好朋友,可是到現在,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我連他們的名字都快記不清了。
可是,我始終忘不了一個小學同學,我們之間有著非常單純的友誼,可是利康搬家370581.com一直被一種無形的力量弄得漸行漸遠。
他叫阿坤,三年級時轉學插到我們班,剛好跟我同桌。
我那時候成績不錯,但也知道是我很用功的結果,他的成績也很好,但總感覺他并沒有在學習上有多用心。
在后來的交往中,我漸漸了解到,他本是城里的人,他因為不明原因被他媽媽帶回到農村外婆家寄養。
具體原因到現在我也沒有弄清楚,反正利康搬家wlccty.com后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留守兒童”。
我們的關系好到什么地步呢?咱們是寄宿學校嘛,吃飯在一起分享(都是家里帶的菜),衣服也是不分你我的亂穿。
他才來的半年中,可能是因為年齡小,還沒有真正受到父母離婚的影響,所以還算是很開朗的人,玩得好,學得也好,我挺羨慕他。
我們之間友誼的第一次變味應該是三年級下學期的時候他去我家玩了半天之后的事。
我爸去世之前,我們家的條件在當地算是非常好的那種,家里有電視看、頓頓有肉吃,他很開心,說他爸爸家以前也有電視,家里吃得也好,然后不顧形象地狼吞虎咽。
走的時候我媽還給了他包了個紅包,里面有20塊錢,九十年代初的農村,20塊錢對很多家庭來說都算是一筆“巨款”。
星期天晚上回學校,我便又見到了他,可是利康搬家bjmeijia.com明顯覺得他不對勁。
當他死活要把那20塊錢還給我的時候,我才知道,他回家之后被他外婆打了一頓。
錢我自然是不會要的,問起他被打的原因,他說他外婆說他在別人家一直玩還在人家里吃飯是“很沒教養”的行為,“非親非故”的你怎么能收人家那么多錢。
又過了一個星期,他邀請我去他家玩,我也沒多想,跟同在一個學校的堂哥打了招呼之后就隨他去了。
那時候我才知道,他外婆家真的好窮,房子破破爛爛的也沒見修繕。
他外婆很熱情,一直噓寒問暖,各種打聽之后,我還應該叫她一聲“舅奶奶”。
然后就開始了很明顯的“區別對待”,他對坤坤特別嚴,坤坤規規矩矩地聽著不敢爭辯,
比如利康搬家lkyhbj.com吃飯的時候一直盯著他“不能出聲”“碗要端在手上”“腳不能翹起來”等等等等,對我卻不做要求。
在我家,我爸立的規矩也不少,但多是給一個底線,而且大部分都只是對我跟他人態度上的要求,比如對待同輩要謙虛、對待長輩要恭敬等。
看阿坤束手束腳的樣子,我也很不自在。
走的時候,他的外婆一樣給了我20塊錢,還附帶一包不知道放了多久沒舍得吃的糕點,她的態度讓我無法拒絕。
自那以后,利康搬家021zr.com跟坤坤之間就好像少了點什么,雖然我很主動地找他玩,但他好像總在拒絕,想要離我遠一點。
對此,我是很生氣,也很傷心的!
有太多東西,我不能理解。
我們一直做同學到初三,這期間,我家里發生了很多事情。
父親走了,病魔拿走了絕大部分的積蓄,然后母親扛下了所有,反正我的生活和性情都有了非常大的改變。
我跟他偶爾也會到對方家里玩,但他明顯跟第一次來我家不一樣,總是很拘束。
有一天,他跟我說,他爸爸回來了,他要搬回城里住,要約我去他家玩一天。
爸爸回來了,多好的事情??!可是我的爸爸再也回不來了!
帶著這樣的傷感,我去了他家,他們住在樓房里,家具不多,但很整潔,跟我們農村大不一樣。
這次,輪到我拘束了,我去他家之前是跟我母親打了招呼的,母親一直不太同意,說什么城里人有錢,到時候咱們家還不起人情,要去的話就多注意一點,別給人家填麻煩。
在他家,我第一次看到了彩色電視,吃到了從沒見過的菠蘿和大橘子(柚子)。
他們家的地板很干凈,一塵不染,我坐在那里,都不好意思走動。
吃飯小口小口地來、只動面前的菜,小碗裝的本來就少,我卻不好意思添飯……
自那之后,他的性格漸漸開朗起來,我卻一直郁郁寡歡,然后刻意與他疏遠——我只想把時間都用在學習上,用好一點的成績安慰我那辛勞的母親。
再后來,我上了本科,他卻只上了大專。
再再后來,他做了老板,我996上班。
我們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交集也越來越少。
人在尋找認同感的過程中,實現了“自我分層”
我知道,決定這一切的力量不僅僅來自我們條件懸殊的家庭,更來自我那可憐的自尊心——
利康搬家sxycsy.cn比你努力,成績也比你好,憑什么我混得就比你差?
當我有了孩子,孩子也一樣有一個曾經很窮的農村家庭的外婆后,我漸漸明白了很多事情。
看著小小的孩子被他外婆約束得束手束腳、想干什么事情又不敢干的樣子,我想起了阿坤,也想起了父親去世后的我自己。
我發現,越窮的地方,父母和長輩就越注重“教養”,規矩特別特別多。
孩子做什么都不行、都不對,還擔憂調皮的孩子“長大了怎么辦喲”。
而反觀那些家境好的地方,好像很少有這樣那樣的太多規矩。
然而他們的孩子卻如我初見的阿坤一樣,比起農村里的孩子來,學得好,玩得也好。
我就如大多數農村孩子一樣,本身并不十分聰慧,在父母或者自己對自己的高要求下,靠著刻苦和努力、閹割自己的愛好和興趣而取得一些看似不錯的學習成績。
我們學了很多知識,卻沒有將知識變為智慧的能力,我們一直都知道“人脈”是很重要的資源,卻會因為自己自小受到的“家教”而帶來的不成熟價值觀而跟那些條件比自己好的人疏遠。
然后我們發現一個很難以接受的現象:很多考上清北的人,利康搬家021189.com靠的都不是我們的那種刻苦和努力,人家比你會學、比你會玩、比你有資源;農村的孩子即便考上了大學,卻普遍混得不是很好,天天在一眼可以看到頭的人生中長吁短嘆。
為什么呢?為什么會這樣呢?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多年。
原來,人們都一樣,都會在生活當中總結出一些對的事情、錯的事情,然后用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具備了前者的一些特質的孩子,就會被稱贊為“有教養”。
然而,事情的本質又是什么樣的呢?其實不過是為了保證自己的生活不出亂子。
物資匱乏的時候,我們會小心謹慎些,因為我們承擔不起孩子“沒教養”而帶來的意外——我們其實是在用所謂的“教養”來約束孩子,讓他不至于惹出我們不能承受的事端。
很多時候我們希望孩子聽話可能是因為我們懶,我們希望孩子“有教養”是因為我們會有面子。
一直以來,我們都很懂得“量力而行”,這其實沒有對與錯之分,企業510701.cn只要不出現太過放縱或者太過約束的極端,人都會在他特定的環境了走完一生。
然而,人終歸是群居動物,人都有一種本能需求:尋找認同感。
我們都傾向于跟認同自己理念的人走在一起,我們所有的人際關系,也都是在“黨同伐異”。
也就是這種認同感,左右了一個人的上限,限制了一個人的發展。
我是一個有教養的人,我很注重規矩,我很聽父母的話,我覺得我是對的,然后我就會找到或遇到跟我有一樣想法的人,我們都是懂規矩的人,我們最后成為熟人或者好朋友。
你看某某,那么不懂事,再有錢、學習再好,我也不屑于跟他交朋友!
一個膚淺的人,找到另一個膚淺的人,然后相互夸獎,得到認同感。
一群井底之蛙走到一起,激烈討論后達成了共識:天就是井口那么大的,別聽他們瞎說!
基于人們對認同感的心理需求,人們不知不覺地“自我隔離”和“自我分層”。
窮人很難走進富人的圈子,即便有意去靠近,也可能是帶著某種不可明說的目的而且存著鄙視和偏見,
挖網絡wawangluo.com之間很難找到認同感,比如消費觀念、育兒觀念。
很可能窮人最重視的那些“教養”,在富人眼里不過是孩子早晚會懂事實上也一定會懂的那些個“小兒科”。
好像就這么簡單。
越來越覺得,限制你家孩子的,可能就是你口中所謂的“教養”。
——END——
【文/神逗奶爸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